AI的隱形冠軍是探針卡、PCB還是?

生成式AI的快速普及,帶動全球科技產業出現結構性的改變。
張捷

張捷

2025年10月1日 上午 3:16

張捷產業研究教室

從PCB到探針卡都升級

在全球AI伺服器需求上升的背景下,高速PCB(Printed Circuit Board)印刷電路板的需求量大幅增加。

AI運算需要更高速、更穩定的訊號傳輸,因此高階PCB如 ABF 載板、HDI 技術的重要性大幅提升。


同樣被點名的,還有探針卡與測試介面。

胸口碎大石是什麼概念

研究產業十多年的「產業隊長」張捷,用「胸口碎大石」的幽默比喻講解探針卡產業,因為探針卡上佈滿了精密的針腳。

要在晶圓上切出 1000 顆晶片,探針卡上就必須配置 1000 個針。測試時,這些針腳會精準地接觸晶片進行測試(就是「針床」的概念,進行六次測試)。

若要測試複雜的晶片,可能需要多達 3000 個針腳的板子。製作 1000 個甚至 3000 個針腳的探針卡,難度極高。測試越頻繁、越細緻、耗時越久,測試板子的價格也越昂貴。

這些測試元件在半導體製程中扮演「守門員」角色,確保晶片出廠前能承受高強度運算與高頻需求,產業的特殊性,更造就了令人矚目的獲利表現。

台灣的精測、旺矽、穎崴等公司,近年已經從專業領域走向資本市場矚目焦點,股價屢創新高,顯示資金對產業的認同。

為什麼法人資金不只看「巨頭」

市場上,大多數投資人第一眼會盯著台積電、鴻海、廣達這些AI鏈大廠。但實際上,法人資金已進一步延伸到供應鏈「次產業」:

  • 高速連接器
  • 測試探針卡
  • 散熱與材料

這些族群的市值雖小,但在AI時代的結構性需求下,營收成長曲線明顯。法人報告多次強調,這些「被忽略的小公司」往往能帶來超越大盤的驚喜。

長期結構性需求何時逆轉?

研究機構預估,AI伺服器的需求在未來三到五年仍將保持年複合成長率10% 以上。

這意味著,即便短線可能遇到景氣循環與拉貨潮起伏,但長期結構性的需求仍不會逆轉。


對投資人而言,若只盯著權值股,可能錯過更多「第二波」的成長受惠者。

投資觀察:別忽略「潛力小兵」

AI浪潮下,台股投資的機會正逐漸分化:

  • 權值股提供的是市場穩定度與信心。
  • 供應鏈「小兵」則可能因單一產品突破,而帶來數倍的成長。


AI不再只是巨頭的遊戲,背後的材料、測試、零組件廠商,都在這波趨勢中找到新的定位。

產業隊長張捷表示,若能理解這些產業鏈背後的技術瓶頸與需求動能,投資布局將不再只是「跟著話題走」,而能掌握到真正的成長動能。

這些被忽略的環節,也許正是下一波投資驚喜的來源。對投資人而言,掌握趨勢之外,更要能看見趨勢中的細節。

文章標籤

# AI# 探針卡# PCB